”溶血”性”尿毒症”综合征患者的几个常见的症状表现类型
”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”较婴儿多见,患者往往突然出现症状,并且较严重,主要表现为”腹痛”、”呕吐”、尿呈暗红色或酱油色。继之出现”少尿”,甚至”无”尿。查体可发现”面色苍白”、轻度黄疸、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。肝脏常有轻度肿大,但脾大者较少见,肾脏可被触及,并有压痛。
除此之外患者还可发生心力衰竭、嗜睡、惊厥等表现,但神经系统症状较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见,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。
1、经典型
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儿,2岁以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。此类型患者的发病与大肠埃希杆菌内毒素有关,可在夏季暴发流行。发生以前7天~10天多有前驱症状,如呕吐、血便,有的为不明原因的发热,患者常可发生多脏器受累。
2、成人散发型
见于正常妊娠、使用口服避孕药或细胞毒性药物者,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肾脏病、免疫缺陷病和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。
3、感染后型
发病与志贺痢疾杆菌、肺炎链球菌、伤寒沙门菌等的感染有关。也包括立克次体或病毒感染,以及与白喉、百日咳、破伤风、脊髓灰质炎、麻疹、天花等的预防接种相关。